我微信里有一个跟我大概同一时间来日本的人。我们互相并不认识,但是他是我的老乡,都是哈尔滨人。我是来留学,而他是来日本从事面向中国游客的摄影工作。前两天他在朋友圈晒出刚刚在东京买了一套房,po了几张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堆满一桌子的钱,我数了数应该是1亿日元,大概600万人民币。虽然说我这几年经过努力也如愿以偿考上一个还不错的大学,但是事实上这和600万相比...?如果我能选择,别说600万,100万我都交换了。
我发现我对金钱的认知一直存在两极化的偏差。一方面我觉得我没有很需要钱,可能现在我一个人的读研生活其实也还算比较舒服。但是如果要把金钱和我生活中具体某些对我价值明确的事物去关联上时或我迫切需要某样东西但迫于没钱时,那个时候我又能立刻意识到,原来钱的分量其实这么重。
也是恰好不久之前,我和好朋友聊到了人生目标。她称自己是俗人,人生目标可能就是挣更多的钱。但是我认为钱这个东西它肯定不可能是一个目的,因为钱只是钱,钱能带来的某些好处才应该是人们所追求的。所以我就往后问了一步,我说如果你想象你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钱的话,你会去做什么?然后她回答的答案就和我妈以前给出的很相似,她说她们都想去旅游。
这个答案怎么说呢?当然我也想去旅游,经常旅游确实是一个生活丰富并且自由的象征。但是我严重怀疑她们可能对这类问题还没有过很深刻的思考,而在我看来“旅游”对她们而言更可能只是一个被灌输的符号。当然我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自由而丰富,但是除了这些表面价值,我认为旅游更有价值的地方应该是拓宽自己的人生经验,其实最好能放弃“游客”的身份,像去做田野调查一样,全身心融入到这个环境里,在其中试着去探索一些自己认知以外的人事物。这显然对我是更有吸引力,也是更有价值的。
但是反过来我仍然还在纠结,因为我也缺钱,尤其是我这个年纪我也不知道该不该过多投入在离挣钱太远的事情上,我现在也真的不知道。我感觉现在追求的东西应该是挣不到什么大钱的,而且我追求的东西很有可能也只是一个对于我来说“符号化”的事物。比如说,我向往的那些我认知里更“高级”更“高尚”的东西,可能也只是我一种自我保护,因为我认识到了自己没钱而且有可能也没有很好的赚钱能力,然后就逃到“高级”里去了,这也说不好。我现在在想我好像完全没法去证明自己当下追求的事物,是否真的有价值或是那么有价值?即使我的直觉依然还是会下意识地做价值判断,比如谁在和我聊设计时总是很功利谈赚钱,谈学历,谈找工作,那我直觉上就不会很喜欢。
不过话又说回来,到现在为止,很多以前直觉上喜欢的东西,经过我体验和思考之后变得不喜欢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我会渐渐发现那些我曾经喜好的事物和我之前
直觉上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比如说以前我可能对某些艺术设计的作品很盲目的追捧吹嘘,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很深的了解和思考。但事后见的作品多了,知道了更多创作背后的事,就慢慢意识到很多艺术作品虽然看起来很像回事,但是它实际上背后表达的东西其实特别空洞。所以可能我现在直觉上喜欢的很多东西,它可能将来在我深入了解之后,也会变得让我反感也说不定。
很讽刺吧,追求“真正价值”的路上一起都那么不确定,然而生活的确也是需要经济支撑的,让我嗤之以鼻的金钱相比在生活中它又是那么的实在。lol
记于2020/10/17周五一个作业还没做完的晚上
Comments